城市
输入数字
首页>文章>移动

呼和浩特移动打造智慧粮仓

2025-07-15

在内蒙古三主粮天然燕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主粮”)的智慧粮仓内,一排排传感器正在监测着粮堆的温度和湿度,高清摄像头360度无死角巡视着仓库的每个角落。这一切,都不再需要人工值守。这正是内蒙古移动呼和浩特分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移动”)为传统农业企业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可有效破解传统粮仓管理中环境监测滞后、人工巡检低效、安全风险难控等痛点,助力老牌企业焕发新活力,实现从“人管”到“智管”的跨越。过去查一个仓要40分钟,上千吨粮食全凭经验检查是否霉变。”三主粮总经理道出了行业痛点。传统粮仓依赖人工监测温湿度,数据滞后、盲区众多,发霉损耗率居高不下。呼和浩特移动将物联传感网植入粮堆,全天候采集温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依托高速率、低时延的网络特性,保障了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98%的监测精度让“粮堆会说话”。

呼和浩特移动打造智慧粮仓

在智慧监管平台上,一条陡升的温度曲线触发橙色警报。系统自动定位到7号仓东南角,显示28.6℃异常高温。几乎同时,管理员手机收到预警:“7号仓粮温异常,建议通风降温”。而在过去,这类隐患往往要等肉眼发现霉斑时才被察觉。如今,燕麦保存期可长达10年,品质基本稳定,平均活性降低控制在30%以内。

库区制高点的高位监控设备可俯瞰全貌,地磅区域的AI球机精准识别车牌,出入仓作业区的红外摄像头捕捉细节……监控设备可存储30天内的视频,并进行智能分析,人员违规入仓预警准确率高达95%,安全管理效率提升80%。

通过5G网络回传的4K影像,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看清粮堆上的颗粒。“以前查仓要爬梯子、开仓门,现在动动手指调取360度全景。”粮库保管员满意地展示着平台功能。数字化转型不仅解放了人力,更让粮食存储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一卡通打通粮流“任督二脉”

数字化转型中,地磅的变革更具颠覆性。在呼和浩特移动打造的“一卡通”系统加持下,满载燕麦的货车驶入库区,车牌识别、自动称重、质量检验数据同步上传。而在过去,同样的流程至少需要3名工作人员手工录入单据,车辆排队长达2小时。

“现在单车出入库时间缩短50%,还杜绝了‘人情秤’的漏洞。”三主粮总经理调出系统看板,上面跳动着实时库存数据。更关键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每批燕麦从入库到出库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链,溯源查询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这种“粒粒可追溯”的能力,让三主粮在2025年国家粮储局飞检中获得满分评价。

服务保障铸就转型信心

呼和浩特移动打造的智慧粮仓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有效破解了粮食仓储行业长期存在的“看不见、管不住、算不准”难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基建样板。

三主粮的数字化转型蓝图虽美,落地却布满荆棘。呼和浩特移动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理念,为三主粮提供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支持。项目团队融合了精通工控网络的技术专家与深谙农业场景的业务分析师,7×24小时响应机制确保故障1小时内现场响应。初期,数米厚燕麦堆下的传感器信号频繁失联。技术团队扎进粮仓反复测试,zui终通过在关键节点部署小型工业网关,将数据处理前置,历经72小时通宵调试,成功让粮堆zui深处的温度数据稳定跃上监控屏。在应对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上,团队更是未雨绸缪,提前引入耐寒元器件,将所有线缆升级为耐寒防冻特种材料。

呼和浩特移动深入粮仓一线,针对平房仓、立筒仓等不同结构定制安装方案,甚至精细到摄像头调焦角度,确保画面清晰显示粮粒状态。这种“工匠精神”,推动三主粮数字化水平显著跃升,成为内蒙古农牧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从人工巡检到无人值守,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三主粮的智慧粮仓印证了“科技让农业更简单”的真理。呼和浩特移动正以创新之力,书写着“藏粮于技”的新篇章,为端牢“中 国饭碗”贡献通信力量


(411)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集号吧立场。本文系网络编辑发表,如有不实请联系集号吧客服。
靓号经纪人 闫兰军
电话/微信:13241181000

为您推荐进入列表

下一页>
相关文章更多
热门文章
微信小程序 联系我们 靓号中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