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都市圈再度扩容,沪西地区迎来新发展!

2025年03月08日

近日中央正式批复上海新规划,上海都市圈迎来前所未有的扩容时刻,从1+8升级到1+13,正式迈入超大规模时代,总覆盖面积达到了11.4万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超过了1.1亿,这一重大升级,不但预示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迈入纵深阶段,也意味着,一向被视为传统边缘的户籍地区,一跃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在交通产业等领域迎来发展新机遇,那么上海大都市圈扩容之后,以及沪西未来实力到底有多强。

上海

上海都市圈扩容历程,从上海都市圈到上海大都市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提出上海大都市圈的概念,是在2016年,上海在镇宁,公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按照上海的构想,在未来打造上海,与宿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构建以上海为核心,覆盖以上区域的90分钟通勤圈,不过在2018年初,国家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没有划出上海都市圈的具体范围。到了2022年,上海联动江苏浙江,再次提出上海大都市圈,三地联合,引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大都市圈首次明确区域范围为1+8模式,以上海为核心,覆盖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大兴,湖州宁波舟山等,巴士相比之前,规划草案多了常州和湖州两个新成员,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20年,拥有7,742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到了。

2024年上海都市圈再次扩容,从1+8升级到1+13,新增杭州绍兴泰州宣城盐城等5市,到了这一时刻,上海大都市圈,迎来了的超大规模,不管是空间格局,还是经济规模,亦或者人口优势,都十分庞大,构建一核4亿功能网络,上海大都市圈虽然大,但是以上海为原型,90分钟通勤圈足以覆盖以上13座城市,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上海与都市圈的联动也日益方便便捷,通过市域铁路相连上海城区,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地,构建了30分钟通勤圈。通过沪苏湖高铁沪乍杭高铁,构建沪西地区,与苏州嘉兴等地的60分钟联动圈,盐城宣城等地则在90分钟辐射圈内,综合以上优势,上海大都市圈,俨然成了长三角一日生活圈,从这里也能看出,1+13虽然大,但划分得非常合理,因为该地区已经具备多,网络化空间结构,拥有多个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其中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不但齐备。而且彼此协同发展非常密切,为进一步发挥大都市圈的带动能力,以及上海的龙头效应,上海构建一核4亿功能网络,旨在以上海为核心,联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打造成四翼,北翼为长江口和北部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产业发展,联动建设长江口河口区,西翼为环太湖地区,加强上海与中,西长大都市区的联动发展,南翼为杭州湾地区,加强上海与杭州,宁波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打造杭州湾世,界级的开放湾区,东翼则是海岸与海洋空间,加强海洋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海洋功能区。

总的来说,颐和四翼布局,在注重生态环保环境治理,协同发展的同时,通过功能疏解利益共享的模式,突破传统都市圈,核心城市对资源等方面的虹吸效应,实现多赢共生的破圈效应,沪锡迎来新发展,依靠上海大都市圈,默默无闻许久的沪锡地区,即将在交通产业等多个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比如借助沪乍杭高铁,兴建金山站奉贤站等站点,填补区域内的高铁空白空间,不但成功直连上海东站,与浦东国际机场,也使得金山与杭州西站的通勤时间,缩短到40分钟,借助沪苏湖高铁,带来的青浦莲塘站投用,推动淀山湖与苏州吴江,湖州南浔的,在旅游方面的产业互联互通,极大提升沪西地区的知名度,借助嘉兴松津县等市域铁路,更是能直接激活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地的产业带。

借助上海都市圈扩容的机会,沪西地区拿到了完善基建,升级产业的发展机遇,不但可以依靠淀山湖,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等生态资源,打造绿色家发展模式,也能凭借松江新城,作为沪西地区的产业高地,借助沪昆高铁复线沪苏湖高铁,形成上海研发,苏州制造湖州配套的跨省产业链,届时沪西未来实力更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集号吧立场。本文系网络编辑发表,如有不实请联系集号吧客服。

上海靓号推荐进入列表

相关文章更多
上海首页 > 城市公告
靓号中介 上海PC版首页 在线咨询 集号吧微信